康复名家龙墨:听损孩子的未来如何因她改变?
苏州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苏州自闭症|苏州语言训练|优优星儿童发展中心   2017-09-11 14:29:23 作者:SystemMaster

  龙墨,女,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主编,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语言大学语言康复学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听力语言康复。

  主持或参与编著行业书籍、行业规范指导用书9部。以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SCI期刊、国家科学技术资源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发表论文数十篇。先后参与国家级重要科研课题8项,1项拟被确立为行业标准。

  龙墨所在的中国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听损儿童在此接受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每年都有好几十个孩子在此毕业,他们中,90%以上的孩子都符合入普校的条件。但这些孩子进入普校后,随之遇到一系列问题,让孩子们接受普通教育之充满坎坷。

  龙墨注意到,听损孩子在教室里坐在什么很重要。助听器的最佳聆听距离是1米左右,人工耳蜗大约是2米左右,孩子如果坐在后面会听不清讲课;再者,有些老师上课是边走边讲的,听损学生也会受到影响。

  今年全国前夕,龙墨收到一封来自省崇礼县的来信。一位老人在来信中写道,自己的外孙今年就读高一,画画很好,因为佩戴人工耳蜗,她担心外孙在艺考当中被不公平对待。老人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她希望将自己的担心转达给中国残联迪,如果我的孩子能(考)出去,我死而无憾。

  这封来信深深地打动了龙墨。残疾人也好,聋人群体也罢,其实里面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个性、需求各不相同。如果只是被简单地贴上群体的标签,当做某一类人群对待,自然流于简单,个体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公平对待。龙墨提出,要进行精准、个性化的助残服务,不要千篇一律地对待残疾人和听障人士。

  2000左右年,中国第一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进入普小后回到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参加活动,跟着孩子来的还有她在普通小学的老师。龙墨很惊讶,老师回答:这孩子到我班里,我一点都不知道耳蜗是什么,也不知他什么。所以我过来看看,你们怎么跟孩子沟通,需要我做点什么。

  多年前的这一幕如今还深深印在龙墨的脑海中,她于这位老师对听障孩子如水般的温情和体恤。但时至今日,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能像这位老师一样,肯亲身来了解一下听障儿童切身需求的人,还是少之又少。

  一位听障学生告诉龙墨,自己入普通小学后,因为个子高,被安排在倒数第二排,但对于佩戴人工耳蜗的孩子来说,最佳听力距离在两米以内。老师不理解,不是已经戴上人工耳蜗了吗,不就和正常耳朵差不多了吗。其实只要肯多了解一点,就会明白人工耳蜗和正常耳朵的差异。往往,对待听损孩子,只要肯多付出一小步的了解,便是文明社会一大步的跨越。

  如果这些孩子能得到个性化的对待,又能与周围融合,他们并不比健全孩子差。对此,龙墨不疑。在她眼里,这些孩子除了戴着听辅设备以外,和健听孩子是没有差别的。不把听障儿童当特殊群体,相信他们的潜能,想方设法为他们的发展铺展道……这一直是龙墨的,也是她每天工作的日常。

  对听障儿童的救助,这些年龙墨一直投身其中,她看到了国家对听障儿童的各项政策扶助和中央财政支出,是许多国家所不及的,虽然还是没能满足全部听损儿童的实际需要,还有不少孩子仍然无法得到有效的听力干预和康复治疗,但,毕竟,大部分听损孩子的境遇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开始敢于期许未来了。

  随着国家逐渐取消项目救助,改为按听障人士实际需要给予帮助的精准帮扶,针对听障人士的救助将会更加落到实处。这也是龙墨最看到的。同时,也不能太理想化。当看到新疆、、青海这些地方人烟浩渺,能找到聋儿都很难,更不用说他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出来康复了。龙墨心知,整个中国听障儿童群体的康复任重道远。

 

优优星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苏州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苏州自闭症,苏州语言训练
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提供康复教育和家庭指导等服务

欢迎有需要的客户前来咨询,咨询热线:15962251910

Copyright 优优星儿童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苏州优优星健康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亿韵商务 苏州网络公司   苏州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苏州自闭症,苏州语言训练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00328号          苏ICP备19011556号-1